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北京申冬奥(北京申冬奥成功六周年)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记者倪元锦)北京冬奥会已经落下帷幕。在首钢跳台“雪飞”中,顾爱玲和苏分别获得一枚金牌,首钢跳台已经完成了在北京冬奥会上的使命。未来,作为奥运遗产,“雪飞天空”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永久保留和使用的跳台滑雪平台,继续用于比赛和训练,并向公众开放。

2月8日,顾爱玲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跳台决赛中。新华社记者黄宗智摄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北京冬奥会火炬手张莉作为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总规划师、北京赛区首钢跳台滑雪总设计师,主持了张家口赛区总体规划、太子城雪乡规划、国家北欧联合中心、首钢跳台滑雪中心等重大项目的规划设计。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我从小在首钢读书。冷却塔是北京天际线的延伸,这是我小时候对首钢的印象。如今,首钢是北京城市更新的缩影。”张莉说,他有幸体验了北京冬奥会场馆的设计,为世界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为北京和首钢感到骄傲。

2月2日,火炬手张莉在首钢公园火炬传递现场。新华社记者李欣摄

北京申冬奥(北京申冬奥成功六周年)  第1张

首钢跳台滑雪站在北京石景山区的一个角落里,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比赛场地。这里举行了单板滑雪跳台和自由式滑雪跳台两项比赛,产生了男女四枚金牌。顾爱玲和苏先后获得两枚金牌。由此,首钢跳台滑雪成为中国队的“双金”福地。

蓝天下,停建的首钢老工业园区内搭建的平台、几座冷却塔、大烟囱,将“工业朋克”风与冬奥、冰雪元素相结合,体现了工业遗产地改造的价值,在运动会期间赢得了多国运动员和记者的赞誉。

2月15日,中国选手苏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跳台决赛中展开角逐。新华社记者兰摄

“飞雪”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跳台比赛的廓形曲线与敦煌“飞雪”飘带形象的结合。在张莉看来,表达传统文化背后的“中国式浪漫”是北京冬奥会场馆设计的重要课题之一。

“运动员从滑行中起跳、翻滚、落地,最大限度地跳跃到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壁画中的飞带,辨识度极高,是表现动态曲线的最佳载体。用漂浮曲线建造的建筑美观流畅,传达出‘中国式浪漫’。”张莉说。

传统文化与建筑融合的独特价值可以将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建筑本身是复杂的,所以设计既要符合建筑逻辑,又要兼顾美学,还要考虑到贴近普通人的生活。

一些冬季奥运会项目被称为极限运动。大平台场馆是为运动会期间的体育‘超人’服务的,不是为普通的‘普通人’服务的。”张莉说,然而,如果体育设施只供“超人”使用,那么在奥运会结束后就很难与公众生活融为一体,这就是为什么奥运会场馆经常在盛会结束后被闲置或拆除。

在张莉看来,体育场馆设计的国际趋势是“越来越贴近日常生活”,因为体育本身就是一种日常生活方式,体育场馆正在从服务于专业大型赛事向服务于日常使用转变。

“我们秉承2022年北京冬奥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出‘超人’场馆要更贴近‘普通人’,不仅要为赛设计,也要为赛后设计。”张莉告诉记者,目前,全球建筑设计的竞争点是如何理解和表达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带来更公平的社会生活、更友好的环境、更低碳和更可持续的变化。

首钢跳台滑雪的可持续性体现在青少年体育与工业遗产的永久结合上。张莉说,跳台滑雪的“粉丝”大多是很酷的年轻人,他们喝着啤酒,看着比赛。永定河边的首钢工业遗产区,冷却塔、冷却池、高炉、筒仓的景象,就是爽。

2月15日,运动员们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角逐。新华社记者黄宗智摄

首钢的变迁故事是工业遗产再利用的载体。作为百年工业企业,它在工业化时期为北京带来了大发展,也成为后工业化时代城市更新的引路人。

“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这一代建筑设计从业者见证了中国从旧的发展理念到新的发展理念的转变。我很幸运能以建筑的形式与世界分享这种转变。”张莉说。

在首钢老工业园区,从高耸的冷却塔,到弧线优美的跳台“雪飞天空”,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会无声地告诉来参加奥运会、来这里观光的人们,不仅仅是冬奥会期间,赛后,关于一座城市的“前世”,关于时代与岁月的变迁与发展……

主编:顾万全张武文字编辑:陆小川

来源:作者:新华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