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正文

www 9bb cc

今天,科学家何建奎和一对双胞胎姐妹在网络上走红。来自中国南方科技大学的何建奎团队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出生。

基因编辑并不是这条新闻的唯一亮点。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经过基因编辑后,它们可以天然抵抗艾滋病——一种人人都在谈论的疾病。

截图来自:百家号

消息刚出,就引发了一波好评。“科技之光”保护人类免受艾滋病的愿景似乎已经有了一个成功的开端。

但很快,就引来了科普人士和网友的diss。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有122名科学家联名声讨。

为了让大家清楚地知道如何吃瓜,春春将为大家分析其中的知识。

HIV基因编辑宝宝到底是什么意思?

感谢科幻电影和科普书籍,让我们对基因编辑有了一个愚蠢的认识,却很少有人能解释这是怎么回事。

那么,今天,春春就来给大家解释一下,HIV免疫基因编辑宝宝是一种怎样的“黑科技”。

CCR5是人体的一种蛋白质(细胞膜蛋白),结构正常的CCR5蛋白是HIV入侵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辅助受体)之一。从基因科学的角度来看,如果CCR5基因发生突变,其突变体可以有效抵抗HIV感染,延缓艾滋病的恶化。

诚然,很多科学家都在做相关研究,但何建奎的团队是第一个真正进行人体实验的。

何建奎团队编辑了体外受精的受精卵的基因, *** 了CCR5基因的32个碱基,形成了CCR5△32突变体,希望HIV病毒无法进入宿主细胞,携带这种突变体的婴儿长大后可以自然抵抗HIV。

这听起来很棒吗?新闻报道也给人一种这种技术无害的感觉。报告称:

“相关研究资料表明,CCR5△32缺失的个体具有正常的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并能对各种病毒感染表现出显著的抵抗力。也就是说,CCR5的基因编辑将有效阻断霍乱、天花或艾滋病的感染。”

贺建奎还在视频中向全世界宣布:“所以我们有了一个完全健康的宝宝”。

截图来自:梨视频

“一个完全健康的CCR5△32宝宝”可能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期望。

遗憾的是,何建奎在视频中的说法并不负责,铺天盖地的报道也不严谨。CCR5△32宝宝会面临以下两大问题。

1.技术不成熟导致的未知后果

www 9bb cc  第1张

用于编辑CCR5基因的CRISPR-Cas9技术并不成熟,脱靶率很高,即会编辑错地方,敲除了某个基因,还可能同时敲除其他基因。

对于人体来说,这种错误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是未知的。

2.剔除32个碱基,CCR5变得“不安全”

即使基因编辑技术已经成熟,敲除CCR5上的32个碱基对安全吗?

春一搜索PubMed医学数据库,得到的结果与报告内容背道而驰。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已经可以看到CCR5△32的基因型可能带来以下五种不良后果:

CCR5△32可能显著影响宫颈癌的早期发展。CCR5△32可能是多发性硬化的易感因素。CCR5△32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因素。CCR5△32导致心血管异常。

婴儿有必要携带HIV免疫基因吗?

事实上,只要我们洁身自好,科学一点,并不是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这么大的艾滋病毒风险,也就是说我们大多数人并不需要这项技术。

而且,即使母亲是艾滋病患者,只要通过药物降低母亲的艾滋病病毒载量,就能有效阻断母婴传播,成功率高达95%。效果已经很好了。

所以,几乎没有必要的“废”操作,让孩子自然地抵抗HIV。然而,实验中的两个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副作用很难排除。

这也是122名科学家发表联合声明强烈谴责这项研究的原因之一。

更有甚者,这项研究未经严格的伦理和安全审查就贸然试图编辑人类基因,遭到科学界的批评,被称为打开潘多拉魔盒。

图片来源:图宠创意、梨视频、全国商报

参考资料:

1.深圳市妇女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评审申请表。http://www . chictr . org . cn/uploads/file/201811/bb9c 5996d 8 FD 476 ea B4 aeec f5fd2a01.pdf。

2.布兰佩因·C1,李柏特·F,瓦萨特·G,帕门蒂尔M. CCR5与艾滋病毒感染。

3.张志平,王晓云.基因组编辑技术在艾滋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艾滋病杂志,2002 .Curr HIV Res,2016,14(1): 2-8。

4.CCR5-Delta32等位基因与伊朗人群中发生多发性硬化症的风险相关。细胞和分子神经生物学29(8):1205-2009年5月9日

5.CCR5 32-bp缺失等位基因与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的关联。美国精神病学杂志163(3):507-2006年4月11日

版权声明:本文是余纯博士的原始手稿。版权归余纯博士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540,000次页面浏览

特别声明:本文由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只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