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码 > 正文

北京申奥的第一大主题是(北京申奥的第一大主题是环境保护)

“旧场地”有了“新面孔”

观众在艾斯·库伯观看中国青少年冰壶公开赛女子冰壶决赛(2019年12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颜焕宗摄

百年首钢公园开启了从火到冰的涅槃之旅;一批北京奥运场馆被改造成了北京冬奥会场馆...奥运会不仅仅是一场体育赛事,它与城市同频共振,共同走向未来。

有着102年历史的石景山炼油厂1号高炉地基,如今像化石钢一样矗立在北京西部的首钢公园。如果把它看作一部记录首钢百年奋斗历程的历史书,那么老钢厂拥抱“两个奥运”的蜕变与涅槃之旅,绝对会是感人的篇章。

首钢一位老工人记得,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个晚上,在工厂东门庆祝的首钢人百感交集。每个人都为百年奥运梦想实现而欣喜,又为“十里钢城”的未来而担忧。钢铁侠以钢铁野心著称。首钢已将命运融入奥运,首都一片蓝天。新厂区也打开了发展局面。

北京申奥的第一大主题是(北京申奥的第一大主题是环境保护)  第1张

新生产线在外地投入使用,老园区期待振兴。2015年,北京和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和残奥会举办权。这一历史性机遇让首钢集团副总经理梁杰感叹,北京冬奥会就像一块“点火石”,彻底点燃了老园区发展振兴的“高炉”。

炼铁原料区改为北京冬奥组委驻地;煤炭车间形成“四块冰”作为国家冰雪运动队的训练场……被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多次称赞的首钢公园,近年来“更新换代”,植根于北京城市记忆的钢铁工业园区成为网络名人打卡的地方。

金桥地区成了“科幻城”;在制氧厂区内搭建跳台滑雪;焦化厂展区在服务交易会上大放异彩...占地半个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首钢公园北园整体出租率超过75%。在过去的四年里,仅举办了141场体育赛事,还有无数的商业活动。

“从缺乏公共设施、封闭的工厂,到敞开大门、逐渐跨界融合的城市工业社区,是奥运会推动城市更新发展的典范。首钢园区正在一张蓝图绘到底,在锻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的道路上阔步前行。”首钢集团副总经理梁杰说。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北京冬奥会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所有竞赛场馆和主要非竞赛场馆基本建成,并不断通过考验,积累运行经验。北京奥运会的一批“老场馆”以“新面孔”服务于全新的奥运周期。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通过“水冰转换”,由世界著名的游泳比赛场馆,变成了北京冬奥会冰壶和轮椅冰壶场馆的“艾斯·库伯”;作为北京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夺得金牌最多的场馆,国家体育馆从“金窝”变成了“曲棍球馆”,将承办北京冬奥会冰球比赛;五棵松体育中心通过“冰篮转换”,只需6个小时就能从篮球场变身为冰球场;首都体育馆成为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场馆,见证了“乒乓外交”的“老首长”的“最美冰”…

“北京冬奥会在北京的场馆建设的一大特点是对现有场馆进行全面改造,同时注重赛后利用,思考如何提升城市发展和冰雪运动的发展。”曾参与北京“两个奥运”场馆建设的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城市场馆建设处处长黄辉说,这些“老朋友”有了“新身份”。

以北京冬奥会筹办为契机,大量的北京奥运场馆不仅直接服务于北京冬奥会,还增加了新的功能以满足长期的业务需求。国家游泳中心在其南广场新建了一个冰上运动中心,国家体育馆扩建了“冰堡”作为训练馆...这些“冰上新空室”的建成,将进一步推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实现。

公园改造,新场馆,区域协调...北京冬奥会与城市发展深度交融,互为成功,未来大有可为,后劲十足!(记者张伟)

“老社区”有了“新使命”

首位“冬奥社区轮值社区长”、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赵楠楠(中)在活动中与体验旱地冰壶的高静路社区小朋友交流互动(2019年5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李摄

冰墩、融雪……在北京石景山区广宁街道高静路社区一角一面百米长的冬奥会主题文化墙上,陈列着1924年至2018年冬奥会以及即将举行的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和比赛项目。这一独特的冬奥文化景观,让当地居民每次路过都会驻足观看。

曾经以为,这堵墙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石景山区广宁街道高静路社区居民徐链说:“以前很多地方的墙壁都已经脱落,小广告把墙壁弄得像补丁一样,太寒酸了。现在老墙变成了文化长廊,既美化了环境,又给了居民知识,顺眼多了。”

石景山区广宁街道高静路社区,东临西山,西临永定河。社区内有大唐高静电厂和靖西热电厂,是靖西的能源重镇。两年前,这个与北京冬奥组委仅一路之隔的社区,成为中国首个由北京冬奥组委授予的“冬奥社区”。

部分照明设施年久失修;路灯杆五花八门,不堪入目;狭窄的道路,臭气熏天的垃圾桶随处可见;在树上、电线杆上晾晒衣物;社区绿化失修,失控...高静路社区是一个老社区,社区中的中老年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许多社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基础设施老化、社区规划不到位等问题长期困扰居民生活。

两年多来,修墙、修路、绿植、申请便民工程的工作被冬奥界提上日程。北京冬奥会让这个老小区“焕然一新”。冰雪文化融入社区,形成了浓厚的参与、服务、保障冬奥会的氛围。

沿袭北京冬奥会筹办进程,冬奥社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景观不断提升:改建无障碍设施坡道、台阶约1500平方米;完成3000平方米绿植移植等景观建设;拆除违章建筑,影响美观的房屋3600多平方米;拆除框架空管线370米...

当记者走进冬奥社区时,感觉这里充满了冬奥元素,冬奥智能灯杆、冬奥功能路椅、冬奥社区主题曲,甚至走在公园里都能听到居民们在谈论冬奥的话题。

让当地居民欣喜的是,一系列以冬奥会为特色的景观改造工程,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到冰雪运动和休闲健身的乐趣。比如过去杂草丛生的高井沟,现在已经改造成了5000平方米的冰雪公园;1.7公里健身步道、直冷冰壶球道等健身休息场所不断出现;冬奥社区文化健身广场已成为社区内以冬奥为主题的标志性建筑。

记者了解到,近两年来,冬奥社区广泛开展滑冰体验、英语交流、非遗手工、戏曲培训等线上线下冰雪文体活动500余项,参与人数超过10万人。在参观冬奥社区时,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小萨马兰奇高度赞扬了冬奥社区的活动。

“现在我们社区有很多休闲和徒步旅行的地方,卫生环境也改善了很多。脏乱差的现象早就消失了。这些都是我们切身感受到的变化。我们无比满足,无比幸福!”辖区居民郑女士告诉记者。

志愿者服务队的建立,志愿者家庭的引入,社区负责人的轮换,体现了居民参与冬奥会的热情。高静路社区志愿服务队队长李福兰于2018年开始组建自己的志愿者团队,以确保社区的环境卫生。现在有几十个班子成员,都是退休的老党员干部。李福兰说,“不管刮风下雨,你肯定能看到他们戴着红袖章。我们干净的街道对他们的贡献是不可或缺的。每天看着小区,心里好美!”

“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冬奥社区建设,展现了他们对冬奥会的美好期待。正是因为大家对冬奥会的热情,才让冬奥会社区焕发青春。”石景山区广宁街道办事处主任吴志鹏说。

北京冬奥会即将到来,冬奥社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一盛事倒计时:社区居民在“一起刷墙,共绘冬奥梦想”活动中,墙上焕然一新;举办北京冬奥会100天倒计时展示会...

石景山区广宁街道高静路社区党总支书记薛海燕表示,随着北京冬奥会开幕越来越近,冬奥会社区将谋划务实之策,用心用情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用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书写“冬奥会”的民生答卷。(记者杨娜、吴)据

“老船长”有一个“新愿望”

北京海拓农民滑雪队队长郎恩戈。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傍晚六点,天渐渐黑了,几十名选手赶到北京延庆区室内模拟滑雪机场。从5月份开始,每天晚上6点到9点的训练从来没有耽误过。对他们来说,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四年过去了,不变的是对滑雪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2017年7月11日,北京延庆海拓农民滑雪队成立时只有18个人,现在已经有近百人。“队员越来越多,责任也越来越大。把这个团队提升到正式级别,才是长久之计。”朗恩格上尉说。

这个曾经的“牧童”,如今已经成为海拓农民滑雪队队员心目中的“老船长”。“我们团队成员有苹果的,有打零工的,有卖二手车的,有办婚礼的。像我以前养了300多只羊。在家举办的冬奥会让我们走到了一起,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会。”他说。

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北部的海驼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养育了一方百姓。自从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后,依山而建的冬奥会高山滑雪场改变了当地很多村民的生活轨迹。海拓农民滑雪队的成员大多来自张山营镇的不同村庄。

朗恩哥说:“我们都出生在蛮荒之路。原来我们是在家旁边的雪地里‘爬来爬去’的。后来有了冬奥会,我们逐渐接触到专业训练,走上了正轨。”

为了迎接北京冬奥会,这支农民滑雪队5个多月来每天晚上都在进行高强度训练。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尽快拿到滑雪教练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裁判员证书。

“冬奥会就要到了。未来,国内冰雪产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快。教练证和裁判证是必须的。只有更多的人变得专业,冰雪产业才能做起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朗格说。

如今,海拓农民滑雪队一半以上的队员都获得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队长郎恩哥获得了国际滑雪教练资格认证。队员闫庆生已被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聘为安全警卫,部分队员在历届冬奥会测试赛中担任助理裁判。这支队伍逐渐走向职业化。

冰雪就业,服务冬奥会。让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一直是“老船长”的心愿。“团队专业了,才能带动更多人。”朗格说。因此,这支农民滑雪队从成立至今的四年多时间里,定期开展义务滑雪训练,累计培训人数超过12000人。

“最小的才3岁,最大的五六十岁。学生来自各行各业。等他们到了雪原,我们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滑雪的乐趣,争取少摔倒。”朗格说。

“延庆是北京冬奥会的三个赛区之一。作为张山营镇的一名村民,我非常希望自己能发挥所长,为冬奥会做贡献。如果我有机会在冬奥会上服役,我一定义不容辞。”朗格表示,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未来带领这支球队走向职业化,走上正轨。“越来越多的选手能够长期在雪原就业,同时带动更多人体验冰雪运动的快乐,这是幸运也是荣幸。”(记者李春雨)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