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澳视体育台(澳视体育台直播)

光明日报记者王栋

诠释了“勇气、决心、鼓励、平等”理念的“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相继在北京落幕。中国作为东道国,不仅为世界贡献了两项简单、安全、精彩的冬季体育赛事,也为全民健身事业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充分利用“双奥运”遗产,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正成为社会各界和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

根据国际奥委会给出的定义,奥林匹克遗产是实现奥林匹克愿景的结果,包括通过举办奥运会为公众、城市和区域发展以及奥林匹克运动创造或加速的所有有形和无形的长期利益。

“创造丰富的冬奥会遗产,为主办城市和广大公众带来长期积极的利益,是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国际奥委会的改革精神,是成功举办奥运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北京冬奥组委总体规划部遗产管理处处长刘兴华告诉记者。

“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从愿景变为现实。

澳视体育台(澳视体育台直播)  第1张

北京冬奥会闭幕前,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司长屠晓东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宣布,“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冰雪运动正在成为中国人的时尚生活方式,“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和目标逐渐变为现实。

如此宏伟目标的实现,让许多国际体育组织的官员赞不绝口。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中国在本届冬奥会上最大的贡献就是实现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将极大地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巴赫说,“而且从世界范围来看,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将开启冰雪运动的新时代。”

中国冬奥会首金获得者杨洋认为,北京冬奥会不仅为世界贡献了一项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事,还成功实现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带动了冰雪产业的发展,激发了青少年儿童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为北京冬奥会建设的场馆、文化广场、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冰雪博物馆等设施,今后将继续开放,为群众提供丰富的冰雪文化供给设施,成为北京冬奥会的重要遗产。

“雪飞”和“冰带”将成为群众体育的新去处。

首钢跳台滑雪,绰号“雪飞”,是建在老工业基地的冬奥场馆。北京冬奥会期间,由于顾艾玲和苏的腾飞,“雪飞”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3月17日,距离北京冬奥会闭幕不到一个月,首钢跳台滑雪区“解封”,市民和游客可以近距离参观跳台滑雪。

消息一出,“雪飞”立刻成为很多市民的“打卡地”。虽然拥有“最快冰”的“冰带”尚未正式开放,但仍吸引了不少市民远道而来拍照。

刘兴华就如何继承冬奥会遗产,全面、坚持不懈地利用冬奥会场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BOCOG高度重视赛后场馆利用,举办大型活动与全民健身相结合是赛后场馆利用的工作方向。

奥运会后,奥运场馆的利用将集中在几个方面。首先,相关场馆将全面对外开放,服务于群众体育、健身休闲,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服务于全民健身。其次,所有场馆将继续申办和举办高水平的国际赛事和国内赛事,这将促进 *** 和当地的发展。

同时,冬奥会场馆将分四季运行。所有冰上场馆常年对外开放,举办大型活动和文化休闲活动。以及张家口高山雪场。由于气候的限制,雪地赛事将由公众体验,赛事将在冬季举行。在非雪季,将发展旅游休闲、山地度假、户外运动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实现冬奥场馆的四季运营。

记者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看到,公众的出发口被预留在赛道三分之一相对平缓的位置,是为赛后的大众体验项目做准备。单板滑雪中心已与国际单板滑雪联合会签署协议,举办高水平的国际比赛。刘兴华表示,场馆的运营不是孤立的,而是融入到区域的整体发展中。利用冰雪资源,打造品牌名片,可以不断促进地区的整体发展。

从“双奥运城市”到“体育城市”

“我们刚筹备冬奥会的时候,延庆西大庄科村的基础设施非常匮乏。举办奥运会六年后,它已经成为引人注目的旅游目的地,不仅有现代化的场馆,还有现代化的服务设施。”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总体规划处处长林贵告诉记者。

林贵还告诉记者,张家口赛区的古杨树片区不仅建有世界一流的场馆,还有一流的服务设施。“世界上任何一个滑雪目的地都很难允许高铁直接穿过小镇。”林贵说,有了京张高铁和太子城站,未来这里的发展大有可为。“我亲眼目睹了这些地区从不毛之地向现代大都市的转变。短短六年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未来的发展更值得期待。”

"奥运会的筹备对城市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林贵表示,2022年冬奥会后,我们对“后奥运时代”的发展充满信心。冬奥会筹办期间,北京、延庆、张家口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刘兴华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冬奥会场馆和奥林匹克公园资源,巩固冬奥会成果,继承和利用好奥运遗产,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助力北京西部“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建设, 延庆“最美冬奥城市”和张家口“全亚洲冰雪旅游目的地”,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京津冀区域一体化长远发展注入新动力。

此外,北京冬奥会也将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冬奥会筹办和举办期间,冬奥会标志、冬奥会歌曲、短视频、影视作品、特许商品等一系列冬奥会文化产品。,已经出现了。吉祥物“冰盾盾”影响力飙升,成为国家文化IP,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力映射。

冬残奥会有助于提高残疾人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们正在筹办北京冬奥会,特别是北京残奥会。一方面,我们想为全世界的残疾人运动员搭建一个良好的比赛平台。另一方面,我们希望推动社会更加重视理解残疾人群体,让残疾人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在北京冬季残奥会闭幕之际,北京冬季残奥会组委会执行副主席张建东曾这样评价北京冬季残奥会的遗产。

刘兴华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北京残奥会在遗产工作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果。

“第一个方面是推动残疾人冰雪运动的普及和发展。自2016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了六届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活动,为残疾人参与冰雪运动创造条件。从第一届只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参与人数从一开始的1万人左右增加到单季30多万人。我们还积极推动残疾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目前,全国共有8所特殊教育学校被确定为国家冰雪运动特色学校,7所特殊教育学校被命名为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

在残疾人冰雪运动方面,中国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人数很少,不到50人,但现在已经增长到1000多人。冬季残奥会由两个项目扩大到六个项目,实现了冬季残奥会的全覆盖。在北京冬残奥会上,中国运动员共获得18枚金牌、20枚银牌、23枚铜牌,共计61枚奖牌,位居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充分展示了残疾人冰雪运动的发展成就。

刘兴华说,第二个方面是推动主办城市的无障碍环境。“我们制定的《北京冬奥会和残奥会无障碍指南》不仅用于规范奥运场馆的无障碍建设,也对主办城市的无障碍环境建设起到指导作用。北京市、张家口市先后出台无障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从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场所、信息交流等方面大力推进无障碍环境的改善。”据悉,北京已建成100个无障碍精品示范街区,100个15小时无障碍便民服务圈,1.2万辆公交车升级为无障碍车辆,地铁1、2号线等老线路也升级为无障碍。

“第三个方面是,冬残奥会促进了包容性社会的建设。本届冬残奥会虽然由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但对全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全社会更加关注、关心和帮助残疾人,在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改善残疾人生活条件、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助残助残的社会氛围。残疾人就业的稳定性和质量不断提高,社会福利体系不断完善,使残疾人与健康人同步摆脱贫困、步入小康。我们残疾人群体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都在不断提升。”刘兴华说。

《光明日报》(2022年03月20日04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