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留学 > 正文

多夜情()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多夜情()  第1张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八谋村,村庄环境优美。冯伟摄(人民视觉)

多夜情()  第2张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元二幼,孩子们在欢快地奔跑。陶摄(人民视觉)

多夜情()  第3张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湾红树林保护区风景优美。罗晟摄(人民视觉)

盛夏,走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多彩的云南,八桂大地,风景秀丽,万物和谐。

绿水青山在这里,绿色发展欣欣向荣;这里民族团结,文旅融合魅力无限;兴边富民在这里,人民生活越来越好。在这片山水相连的热土上,广大干部群众正在努力唱响西南边疆高质量跨越发展之歌。

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势头强劲。

潮起潮落时,无数的弹涂鱼和中华马蹄蟹在红树林发达的根系守护下的滩涂里悠闲地嬉戏。这里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金海湾的红树林,总面积约3000亩。

“红树林在抵御风浪、净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也是许多生物生长和栖息的地方。保护和修复红树林是我们的重要职责。”北海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党支部书记、主任郭国国说。

生态吸引珍稀动物定居。公园内共监测到195种鸟类,如黑翅鸢和棕翅杜鹃,以及207种底栖动物,如中国鲎、弹涂鱼、招潮蟹和海天牛。

为了保护红树林,湿地公园全面实行林长制,制定任务单,将保护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近年来,北海红树林面积增加了127.11公顷。截至2021年底,北海红树林面积已达4210.99公顷,占广西红树林面积的45.1%。

不仅仅是红树林。北海市分布的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处于健康状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每年保持在90%以上。

云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充分利用水、风、光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能源。

金沙江满汤,一路向东,流经“西电东送”重大工程。白鹤滩水电站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

5月20日,白鹤滩水电站最后一台百万千瓦机组顺利通过无水联调,进入调试运行阶段,向满负荷生产的目标发起了最后的冲刺。

“自去年6月28日首批机组投产以来,白鹤滩水电站累计发电量已超过265亿千瓦时。投产后预计年均发电量624.43亿千瓦时,年节约标准煤约196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200万吨,对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目标将起到积极作用。”三峡建设集团白鹤滩工程建设部部长王志林说。

白鹤滩、乌东德水电站相继投产发电;曲靖硅光伏产业蓬勃发展...近年来,云南一次能源消费中绿色能源装机、绿色能源发电量、交易清洁能源、非化石能源四项指标均领先全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绿色成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发展的亮丽底色。

文化融合,民族魅力。

化上漂亮的妆,选择长裙,然后戴上精致的傣族饰物。随着相机的咔哒声,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高庄西双井景区留下了一个个美丽的瞬间,这里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去告诉庄,不能错过这次旅游拍摄。游客不仅玩得开心,还在穿衣搭配的过程中对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云南京蓝吕雯集团营销中心副主任杨颖说,景区以民族特色为主,以西双版纳傣族群舞、广场舞为主,以非遗项目展示为辅,每年举办30多项民俗文化节庆活动,带动旅游拍摄、夜游等产业蓬勃发展。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只有挖掘好、利用好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才能彰显独特魅力,放大发展优势,让文化旅游产业更具生机和活力。”西双版纳文化旅游局局长马晓东说。

“从山里搬来,民族风俗没有变。小区搬迁成景区,好酒等你……”在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大朝镇步行街上,由和他的朋友们组成的幸福家园艺术团,正在高唱《瑶族迎宾曲》,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我家原来在大山深处,扶贫搬迁后搬进了城里。 *** 支持我们在安置区成立了艺术团,大家通过表演具有民族特色的节目吃了一顿旅游饭。”卢永胜说。

"手拉手艺术团每周至少演出4晚."该镇旅游运营中心负责人程青说,“犹大”是壮语“红水河”的音译,意为“达到理想状态”。“我们希望通过‘犹大夜布努之恋’系列风情演出,展示我们独特的文化魅力,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和亲近大化县。”

高低不平有高亭低阁,有独特的飞檐转角。在街区建设方面,大堡镇融入布努瑶建筑风格,融合长寿文化、壮族铜鼓文化等多元文化元素,打造文化特色浓厚的小镇。

近年来,广西各地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将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融入景区建设,将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融入旅游的线路设计、展示、讲解体验,培育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位,推动广西旅游高质量发展。

改善生活,兴边富民。

在东兴市庆丰海水养殖基地,有数不清的小鱼在10个大型陆基圆形水池中游动。一旁,技术人员正在监测水温和水质。

“池子里养的是五子坡鱼,7月底就可以收鱼了。”养殖基地负责人冯说。

冯是北京人。京族,广西特有的海洋民族。“过去靠海的穷,现在靠海变富了。”冯对说道。近年来,东兴市充分挖掘沿海地区优势,建设现代高密度海产品养殖示范区和水产养殖技术培训教学示范基地,提供育苗、养殖、销售一条龙服务。示范带动了村民发展牡蛎、鱼、虾等海水养殖业,平均每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

“我家这10个陆基圆池都是今年新建的, *** 在养殖技术上给予了很大支持。”冯说,圆塘循环水养殖是近年来推广的循环水养殖新模式。与传统水产养殖相比,一年可增加两批海产品的养殖量,增收效果显著,更环保。

东兴立足沿海实际,利用沿海优势壮大特色产业。2021年,京族人均纯收入21000元,日子越来越红火。

边疆繁荣,边民富裕。走进云南临沧沧源佤族自治县勐洞镇龙乃村,新铺的水泥路一直延伸到村里,道路两旁的电网已经接地,特色民居错落有致,村子看起来整洁漂亮。

“萧哥哥,你的血压有点高。我给你开些降压药。记得按时服用。”村医肖金梅用电子血压计给村民小三量了血压,转身去隔壁药店拿药。

“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吃药,生活更方便了,这多亏了党和 *** 的好政策。”小三高兴地说。

龙乃村有一个现代化的村卫生室。门诊里,门诊、药房、输液观察室一应俱全。医用冰箱、中频治疗仪、电子血压计等医疗设备陆续投入使用,还有两名村医在这里为村民服务。

“村庄基础设施全面完善,产业发展有序推进。202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4000元。”看着村里的变化,龙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爱军满心欢喜。

“十三五”期间,云南省大力实施兴边富民工程,连续实施两轮“兴边富民三年行动计划”,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021年,云南省委、省 *** 再次作出部署,力争用3年时间,将374个边境行政村(社区)初步建成“基础扎实、产业繁荣、环境优美、生活良好、边疆稳定、党建强”的现代化小康边境村,推动形成百姓富、边境美、边境实的良好局面。

稳定与安全,繁荣与昌盛。在祖国的西南边疆,各族人民正在小康路上阔步前进。《人民日报》(2022年07月06日06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