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 正文

伊朗伊拉克(伊拉克和伊朗为什么打仗)

本文由刘提供

自2020年1月初美国在伊拉克消灭伊朗 *** 革命卫队将军索莱马尼以来,美国与伊朗在伊拉克的较量就从未停止过。2021年上半年,特别是6月底以来,一方面,伊拉克亲伊朗武装组织袭击了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基地和其他目标,就连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最近也遭到火箭弹袭击;另一方面,美军对亲伊朗的民兵组织发动空攻击,以报复他们对驻伊美军基地的攻击。这种情况恰恰体现了伊朗、伊拉克和美国之间关系的复杂性。本文试图对伊朗和伊拉克的关系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分析伊朗、伊拉克和美国三方关系的复杂性。

今年8月23日是伊拉克建国一百周年,但估计伊拉克人民肯定没有心情纪念伊拉克建国一百周年。在这百年间,伊拉克摆脱殖民统治建国后,经历了1921年费萨尔被英国控制、1958年军官革命 *** 君主制后的数次 *** ,直到1968年 *** 复兴党上台。自此,伊拉克国内现代化取得历史性成就,成为中东强国。然而,1978年野心勃勃的萨达姆上台后,伊拉克走向了不归路。随后的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将国家带向深渊。

伊拉克对外关系的百年间,在全球层面深受英、苏、美等大国的控制和屠戮,而在地区层面则与强大的邻国伊朗争斗了近百年,直到2003年萨达姆政权被美国 *** 。在这一过程中,伊拉克和伊朗除了在特定时期出现过短暂缓和的腹背受敌局面外,还在领土争端、民族宗教矛盾、意识形态矛盾等多个领域大打出手。,尤其是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给两个民族、两个国家留下了巨大的历史创伤,甚至为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 *** 埋下了种子。正是美国和地区国家在两伊战争中对伊拉克的支持,使其地区霸权主义扩张,成为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的诱因。正是两伊战争中在伊拉克使用化学武器,导致了后来美国的武器检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甚至成为布什 *** 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理由。

两伊战争对伊朗来说同样沉重。某种程度上,这场战争也是霍梅尼“出口革命”的产物,让伊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1988年的两伊战争占据了1979年 *** 革命后霍梅尼几乎全部的政治生涯。最终,他不得不接受了1989年“毒酒”般的停火协议,很快带着“输出革命”失败的遗憾死去。

两伊战争和冷战结束后的十多年里,伊朗和伊拉克都在美国的“双重遏制”战略下苦苦挣扎。然而,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的局势使得伊朗、伊拉克和美国的关系更加微妙。

第一,从帝国霸权到民族国家的领土争端。

中世纪后期,中东主要由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波斯帝国控制,两大帝国争夺霸权留下的领土争端在奥斯曼帝国崩溃后被伊朗和伊拉克继承,使两国从交往之初就背负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其中最严重的是 *** 河划界之争。

奥斯曼帝国苏丹塞利姆一世(1516-1520)时期,东扩的奥斯曼帝国与波斯萨法维王朝围绕经济富庶、战略重要的伊拉克展开拉锯战。双方分别于1612年和1639年签署了《伊斯坦布尔协定》和《祖哈布条约》。但由于这些协议大多是根据战时权力的变化而安排的,其条款也非常模糊,所以在权力平衡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纠纷,巴格达在双方之间几经易手。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波斯帝国以前往伊拉克麦加、卡尔巴拉、纳杰夫的波斯人被杀受辱为由,多次与奥斯曼帝国作战。双方分别于1823年和1847年签订了《埃尔祖鲁姆条约》,该条约是在当时争夺伊朗的英国和俄国的斡旋下签订的。1847年的第二次埃尔祖鲁姆条约比以前更清楚地界定了领土,但它留下的最大问题是 *** 河的边界。

《埃尔祖鲁姆条约》规定,奥斯曼承认波斯在 *** 河的自由航行权及其对 *** 河东岸的 *** 。但条约所附备忘录对 *** 河的 *** 含糊其辞,尤其是以下表述,让波斯无法接受:“波斯无权以任何借口主张 *** 河西岸或奥斯曼领土东海岸。”即意大利奥斯曼不仅对整个 *** 河拥有 *** ,而且对东海岸领土也拥有 *** 。

事实上, *** 河划界的模糊规定是英国和俄罗斯别有用心的安排。其意图是通过在波斯和奥斯曼之间制造矛盾来干涉两国内政。波斯 *** 宣布该条约无效,因为它没有授权其代表签署备忘录。此后,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在英俄的协调下继续谈判。1913年,波斯和奥斯曼与英国和俄罗斯签署了《君士坦丁堡协定》,详细描述了1847年及以后通过条约和协定确立的边界。关于 *** 河地区,规定除一些指定地区外,整条河直到东岸浅水线都归奥斯曼所有。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的解体,伊拉克在经过短暂的英国托管后于1921年独立,并继承了奥斯曼和波斯在两国边界签署的条约和协定。波斯也于1925年在礼萨汗的领导下建立了巴列维王朝,并于1935年更名为伊朗。这表明两国都走向了民族国家。然而,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帝国遗留下来的领土争端,尤其是 *** 河的划界之争,使得伊朗和伊拉克的关系充满了持久的紧张——伊朗试图改变现状,而伊拉克则主张维持现状。

帝国时期,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帝国围绕伊拉克的斗争,更多的是因为两个帝国根据实力和战争的结果,不断修改边界。随着伊拉克和伊朗相继建立民族国家,双方的冲突变成了更加不可调和的领土争端,直接为日后的两伊战争埋下了历史伏笔。

从1921年伊拉克独立到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伊朗和伊拉克围绕 *** 河边界的矛盾日益尖锐。由于 *** 河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伊朗多次提出按照主航道中心线划定 *** 河边界,而 *** 河流域丰富的石油资源进一步加剧了双方的矛盾。1937年,两国签署《德黑兰条约》,规定 *** 河的边界应按主航道中心线划定,除阿巴丹附近(伊朗由此获得距伊拉克约4英里长的锚地)外,其余仍按1913年《君士坦丁堡协定》划定。

1958年伊拉克革命后,伊朗和伊拉克的民族冲突更加紧张。双方在 *** 河和石油资源的划界问题上争执不下,甚至多次发生边界冲突(1963年)和外交危机(1969年),直到1969年伊朗宣布废除1937年《德黑兰条约》。此后,双方关系进入军事对抗和边界摩擦不断的冷战状态,大国和地区国家的斡旋一直到1977年都失败了。1975年3月,在阿尔及尔的石油输出国组织会议期间,在阿尔及利亚总统布迈丁的斡旋下,两伊达成了《阿尔及尔协定》。伊拉克同意沿着主要水道的中心线划定 *** 河的边界,而伊朗则承诺停止支持反 *** 的伊拉克库尔德游击队。

但是好景不长。1979年伊朗 *** 革命爆发后,伊朗的“输出革命”政策导致两伊关系迅速恶化,边境军事冲突不断。1980年9月,伊拉克宣布废除《阿尔及尔协定》,对伊朗发动战争,两伊战争全面爆发。

总之,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帝国留下的历史遗产以及英俄的操纵,使得伊朗和伊拉克围绕 *** 河的领土争端成为双方关系紧张的根源,而民族宗教矛盾和意识形态斗争又进一步固化和强化了双方的矛盾,共同促成了两伊战争的爆发。

第二,从民族宗教矛盾到意识形态的复杂斗争

两伊战争是两伊冲突的顶峰。这场极其残酷的战争,让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其中伊朗死亡士兵64万,伊拉克伤亡23万。这无疑是二战后最残酷、破坏力最大的局部战争之一。这场战争的核心是对领土和权力的争夺,但这场战争前后乃至今天仍在潜移默化发挥影响的民族宗教矛盾和意识形态斗争也对双方的关系产生了持久的影响,而这种深入到思想和灵魂层面的斗争更加复杂和难以调和。

从整体上看,伊朗与伊拉克的冲突交织着波斯与 *** 民族、 *** 教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错综复杂的历史纠葛,使得双方的冲突成为两个民族、两个教派之间冲突的前沿,使得双方的斗争交织着 *** 民族主义与波斯民族主义、泛 *** 主义与泛 *** 民族主义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与斗争。

众所周知,在 *** 教和 *** 帝国建立之前,波斯帝国就已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然而,波斯帝国的萨珊王朝(公元224-651年)在 *** 教兴起的过程中被 *** 帝国征服。在这个过程中,波斯人选择了被逊尼派正统视为异教徒的什叶派。历史上,伊拉克地区在什叶派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伊拉克的纳杰夫和卡尔巴拉是什叶派的学术中心和宗教圣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什叶派构成了波斯人保持本民族、避免被 *** 人同化的特殊机制。历史上,什叶派在 *** 倭马亚王朝(661-750)和建立阿巴西王朝(750-1258)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伊拉克巴格达成为 *** 帝国阿巴西王朝(750-1258)的中心。作为 *** 帝国的一个王朝,信奉什叶派的波斯人几乎控制了阿巴西王朝的官僚体系。 *** 民族(逊尼派)和波斯民族(什叶派)在帝国中形成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组合,这甚至成为了极端主义(如“ *** 国”)仇视波斯人和什叶派的原因。

158年阿拔斯王朝被成吉思汗的孙子徐烈武率领的蒙古军队消灭后, *** 民族分裂,在帝国建立后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臣民,直至帝国解体后逐渐演变为22个 *** 国家。1501年,萨法维王朝的建立复兴了波斯帝国,确立什叶派为国教,围绕伊拉克与奥斯曼帝国展开争夺。

波斯帝国的继承者伊朗受到 *** 教什叶派对波斯民族的深刻影响,进一步增加了波斯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建设的复杂性。围绕不同时期与 *** 教的不同关系,近代伊朗民族主义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在近代反对英俄帝国主义和柯家朝的民族民主运动中,什叶派发挥了思想和组织动员的作用,使波斯民族主义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1925-1979年巴列维王朝时期,波斯民族主义表现为君主制下激进的世俗民族主义,其特点是重视前 *** 时期波斯帝国的文明,排斥 *** 教。1979年 *** 革命后,伊朗民族主义再次与什叶派主导的 *** 主义融合,并在“输出革命”、推行泛 *** 主义的过程中,与伊拉克发生冲突。

伊拉克作为一个民族国家,在难以维持委任统治后,于1921年被英国“制造”出来。其领土是奥斯曼帝国巴格达、巴士拉和摩苏尔三省的结合体,民族主义不发达。在伊拉克“独立”的特殊建国背景下,它把泛 *** 民族主义作为对其民族国家建设的模糊支持。1958年,伊拉克军官革命 *** 了君主制,尤其是1968年 *** 复兴社会党在伊拉克掌权之后。特别是萨达姆政权对前 *** 时期的巴比伦文明进行了挖掘和重塑,同时还在强调泛 *** 民族主义。

从20世纪20年代到1979年伊朗 *** 革命前,伊朗和伊拉克的矛盾主要是 *** 民族主义(伊拉克民族主义)和波斯民族主义的矛盾。民族主义构成了双方争夺领土和地区领导权的意识形态支持。

除了前面提到的 *** 河领土争端,胡齐斯坦问题和库尔德问题是双方矛盾和斗争的焦点。伊朗胡齐斯坦省是伊朗 *** 人的聚集区,但伊拉克等 *** 国家一直坚持胡齐斯坦是 *** 世界的一部分,不断支持胡齐斯坦 *** 人反对伊朗 *** 的斗争。但是伊朗坚持该省是其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外,伊朗和伊拉克境内都居住着大量库尔德人,他们在对方境内支持库尔德独立运动。库尔德民族问题成为导致 *** 人和波斯人关系紧张的另一个因素。

从1979年到1989年霍梅尼去世,伊朗与伊拉克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伊朗 *** 主义与伊拉克泛 *** 民族主义的矛盾,教派矛盾更加突出。

霍尼一方面主张以和平方式输出革命,但同时又有很多以战争和武装干涉方式输出革命的想法。两伊战争的本质不是纯粹的宗教战争。然而,伊朗和伊拉克之间基于输出和 *** *** 革命的矛盾与教派矛盾交织在一起,这无疑构成了诱发两伊战争的重要因素之一。弘毅认为,只有 *** 逊尼派的萨达姆政权,在伊拉克建立伊朗式的什叶派政权,才能消除继续向海湾西部地区输出 *** 革命的障碍。因此,两伊战争不可避免地与出口革命联系在一起。

为了输出革命,伊朗在1981年成立了 *** 革命委员会,伊拉克最高 *** 革命协会是负责向伊拉克输出革命的组织。随着1982年至1984年战争中伊朗优势的不断扩大,伊朗甚至开始设想战后伊拉克安排,即通过伊伊联盟建立“什叶派联邦”。

当然,战争的发展并没有让伊朗的上述想法成真,战争陷入了长时间的胶着状态。1988年7月,打不赢的伊朗和伊拉克签署了停火协议。”霍尼无奈地哀叹...接受停火对我来说比吞下毒药更致命。但我愿意服从上帝的安排。为了满足上帝的旨意,我宁愿吞下这种毒药。”霍尼死后,两伊战争造成的严重损失,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和国际孤立,都使得伊朗不得不放缓“出口革命”的调整和步伐。

简而言之,霍梅尼的政治理想是通过输出革命建立 *** 世界秩序,而当时的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是泛 *** 民族主义的中心。由于伊朗的出口革命对整个 *** 世界构成威胁,在两伊战争中支持伊拉克抵抗伊朗成为 *** 世界的共同事业。

第三,美国霸权兴衰阴影下的伊朗和伊拉克困境

从两伊战争结束到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随着美国在海湾战争后主导中东,伊朗和伊拉克成为美国围堵的对象,也就是在90年代,美国是“西方促和谈,东方制伊朗和伊拉克”战略的一部分。在双方国际形势严重恶化的情况下,两伊关系在此期间有所改善。

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美国虽然一时 *** 了萨达姆政权,但却使自己在伊拉克深陷泥潭,为自己的宿敌伊朗无意中消灭了东西方的敌人(阿富汗的 *** 政权和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而感到无奈。同时也让美国难以平衡从伊拉克撤军和遏制伊朗。某种程度上,这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联合沙特和以色列反对伊朗的原因,也是奥巴马和拜登 *** 通过伊核协议寻求制约和平衡伊朗的原因。前者是硬制衡,后者是软制衡,但限制和约束伊朗的目的是相似的。

萨达姆政权的 *** 让伊朗松了一口气,但它并不希望伊拉克成为美国控制下对抗伊朗的工具,也不希望伊拉克因为美国的撤军而陷入分裂和动荡并蔓延到伊朗。这就是伊朗悄悄对伊拉克政治施加影响的原因。

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伊朗积极对伊拉克政治重建施加影响,使双方关系迅速升温。伊拉克战争后,伊拉克的什叶派主要有阿亚图拉·西斯塔尼、萨德尔运动、达瓦党和伊拉克最高委员会,伊朗对他们有一定影响。2005年7月,20世纪80年代流亡伊朗的伊拉克什叶派达瓦党(宣教党)成员易卜拉欣·贾法里就任过渡 *** 总理后对伊朗进行历史性访问;Jawad al-Maliki是达瓦党成员,也流亡在伊朗,他在2005年12月成为伊拉克总理后不久,为方便起见,于2006年9月和2007年8月两次访问伊朗;2008年3月,内贾德对伊拉克进行历史性访问,成为1979年 *** 革命以来首位访问伊拉克的伊朗总统。随着两伊关系的改善,两伊之间的经贸关系和宗教交流日益频繁。

然而,夹在美国和伊朗对峙之间的伊拉克 *** 处境十分艰难。面对美国留下的经济千疮百孔、教派冲突、极端势力泛滥的烂摊子,它希望摆脱美国的控制却又不得不依赖美国。它无法避免伊朗政治、经济、文化影响的加深,有着不愿受制于伊朗的深刻民族主义情绪。

伊拉克什叶派政治势力虽然与伊朗关系密切,但在意识形态上并不崇拜伊朗的 *** 主义。同时,作为 *** 什叶派,对伊朗的什叶派也是时刻提防。包括什叶派在内的伊拉克民众对伊朗的影响更是矛盾重重,也制约了伊拉克什叶派政治势力与伊朗走得太近。此外,两个民族、两个国家长期对抗的历史,尤其是两伊战争留下的历史创伤,也使得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充分的信任。然而,西方大国和地区大国围绕伊朗核问题和伊拉克重建的复杂矛盾,也使得两伊关系深受外部因素的制约。

目前,美国正在中东继续战略收缩,加速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沙特、伊朗、土耳其、埃及等地区大国出现缓和迹象;伊朗和伊拉克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和转型压力。预计在下个世纪,伊朗和伊拉克的关系将会和解,并实现和平、发展和繁荣。

《中东评论》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刘教授的专栏。它坚持现实、理论和基础相结合,在历史和理论的深度上回应现实问题。

编辑:朱政勇

校对:刘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