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码 > 正文

克里福德(克里福德和波尔顿太太的片断描写在线阅读)

编者按:克莱蒙神学院的神学家将“有机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深入分析后发现,有机马克思主义通过宣扬马克思主义理论不适合当代社会,无端诋毁马克思主义空,假借中国学者的名义说马克思主义过于简单化,来贬低马克思主义。它还歪曲马克思主义,将其描述为还原论,宣传马克思主义过时的理论,歪曲马克思的宗教观。有机马克思主义不仅以历史决定论和现代性否定马克思主义,还不公正地给马克思主义贴上“教条马克思主义”、“工业化马克思主义”等负面标签。反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寻求用过程神学取代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的意识形态。我国理论界应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强烈的理论自信,有效抵御外来宗教神学思想对我国意识形态的侵害。

“有机马克思主义”自2015年被克莱蒙神学院的神学家引入中国后,受到中国理论界的热烈追捧,至今已发表了260多篇吹捧和赞美它的文章。虽然很多学者在学术期刊和网络媒体上发表文章,揭露其神学性质和非马克思主义性质,但却冷却了它的人气。但在2018年,发表了40多篇赞美“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揭露其反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为了把过程神学输入中国,克莱蒙特神学院的神学家们扯下马克思主义的大旗,把它披在身上。他们基于自己的神学立场,从骨子里反对甚至敌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虽然他们声称创造了有机马克思主义,但从他们发表的文章和著作中可以看出他们反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他们以各种方式刻意贬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歪曲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以各种理由否定马克思主义。他们反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用过程神学取代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指导思想,从而改变中国的发展方向。

第一,故意贬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不适合当代社会

“马克思留下的最有价值和最有影响力的精神财富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 ***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1)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准确描述。

但科布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适合经济学、社会、政治理论或历史学等当代学科的建立,也就是说,这些学科不关心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回答的问题。诚然,大学本身的组织形式使它很难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关心的问题。”(2)他还说:“在大多数马克思主义者的著作中,正如在大多数自由主义者的著作中一样,属性可变、实体不变的形而上学理解仍然占据着讨论的主体。……这种思维方式可以证明对个人特征的不敏感是正当的。因此,共产主义国家给了西方人权活动家和其他个人主义者抱怨的理由。这种态度大致是由于马克思主义者的偏差而非马克思本人的教导,但也有一部分是由于马克思本人未能摆脱占主导地位的现代西方形而上学实体观的影响。" (3)

作为一名神学家,柯布对当代世界各国大学的经济系、社会系、政治理论系或历史系等学科的设置能了解多少?他有什么资格评论“这些学科不关心马克思主义理论回答的问题”?他对马克思主义这个宏大的理论体系了解多少?有什么资格让“属性可变但实体不变的形而上学理解仍然占据大部分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讨论主体”?稍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人都知道,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来考察世界的,否定了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来观察世界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而科布却不得不把马克思主义放在形而上学的哲学体系中。目的是掩盖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吗?他非常反感马克思“属性可变但实体不变”的物质主体,就因为某些自由主义者认可物质实体,就把马克思主义降格到自由主义者的地位。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与过程神学完全相反。在实体论上,过程神学比一般唯心主义走得更远,根本不承认物质实体的存在。只有过程,所以只有上帝是唯一的主体。为了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科布甚至把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人权的攻击归结为马克思主义的无逻辑的物质观,也不认为这种物质观可以“为个体特征的不敏感辩护”。相反,是宗教的麻醉作用让个人变成了只为上帝而存在的麻木不仁的个体。如上文所分析,柯布关于马克思主义不适合当代社会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不适合的恰恰是柯布倡导的所谓后现代神学观。

(二)污蔑马克思主义空孔无物。

菲利普·克莱顿认为:“‘空洞无物的马克思主义’无助于人类文明摆脱当前的危机。不仅它的资本主义对手会很快意识到它的空洞是空的,知识分子、学生、商人,最后甚至国家官员也会意识到这一点。”他还说:“卡尔·马克思的著作是在德国大系统哲学及其认识论假设的理论背景下写成的。……这些假设也使马克思难以认识到他所处的环境和历史时代的特殊性。”“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诊断和解构已被历史证明有缺陷的欧洲现代主义假说。不幸的是,马克思不加批判地接受了许多这些假设。如果他的理论是为了适应后现代世界的需要,就必须利用可借鉴的最新理论资源进行大胆的重构。”(4)

菲利普·克莱顿把内容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描述为“空空洞无物”,没有任何依据和论据,既向我们展示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无知,也向我们展示了神学家对马克思主义的仇视。克莱顿在书中反复提到“认识论假说”和“现代主义假说”,反复强调这些假说要么影响了马克思,要么被马克思接受,从而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假设是什么?在科研中起到什么作用?不懂科学,从来不做科学研究的神学家,可能根本不懂。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这些“假设”,他说。科学研究中的假设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条件假设。解释一个理论需要限制它的应用条件。这些限制往往是以假设的形式提出的,它显示了理论应用的边界条件,它与相应的理论共存。如果一个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假设摩擦力为零。这些假设是在有限的条件下研究有关变量之间的关系,探索事物的变化规律,所以假设与一定的理论并存。没有哪个学者会弱智到用别人的假设来限制自己的知识。即使德国哲学体系中存在假设,它们又怎么能阻止马克思认识自己所处环境和历史时代的特殊性呢?正因为马克思对自己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时代性和特殊性有着清醒的认识,才能深刻剖析资本的本质和剥削的本质。第二类假设是在实证研究之前提出的预设解,是需要实证研究证实或证伪的假设。所以假设必须与具体研究相关,如果得到证实,就可以升级为具有一定解释力的理论。假设如果被证伪,就失去了应用价值。正是通过这种方法论逻辑,实证研究才逐渐接近真理。克莱顿说的是“欧洲现代主义”。谁提出了什么理论?有什么样的假设?马克思主义接受了欧洲现代主义的哪些观点?克莱顿没有解释,或者说根本无法解释。我们理解的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根本没有假设,所以没有历史证明。要说马克思不加思考就接受了这些假设,那是无稽之谈。克莱顿在他的书中一贯使用这种似是而非的语言来否定马克思主义。在你不懂马克思主义,还想否定它的时候,这是最有效的方法!

(C)假借中国学者的名义贬低马克思主义是过于简单化的。

克莱顿说,“许多中国学者认为马克思对中国历史的看法有‘欧洲中心主义’的倾向,过于简单化,这尤其体现在《资本论》对中国历史的考察中。”(5)克莱顿连中文都不懂。他读过多少中国学者的文章?你读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著吗?你知道“在50卷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中,有800多个地方直接涉及对中国的论述,而仅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就有90多个地方直接提到中国”(6)吗?看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中国的丰富论述,不可能得出他们的中国观过于简单化,欧洲中心主义的结论。克莱顿把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贬低强加给“许多中国学者”。克莱顿能否举出一些中国学者认为马克思的中国史观过于简单的语录?事实证明,克莱顿打着中国学者的幌子贬低马克思主义。

第二,恶意歪曲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

(一)作为还原论的马克思主义

克莱顿说:“毫无疑问,起源于欧洲并深深影响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试图使整个社会恢复到资本和生产资料等基本力量。”(7)克莱顿的话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马克思主义属于还原论,二是马克思主义把整个社会描述为“资本和生产工具的基本力量”。要分析它的第一层含义,首先需要定义什么是还原论。从古至今,人类分析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把整体分解成部分,通过了解部分的性质来认识整体。这个过程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基本逻辑方法之一。无论是从物质到分子到原子到元素的物质组成理论,还是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解析几何等数学原理,都是按照这种思维模式形成的。1951年,W.V .奎因把这种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称为还原论。为了否定现代科学,有机马克思主义者否定还原论,认为“自然唯物主义和还原论阻碍了对可能有助于解决棘手困境的替代模型的调查和研究”(8)。他们无视近代科学运用从宏观到微观的分解和从微观到宏观的认识方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否定没有逻辑、没有根据的还原论,进而给马克思主义贴上还原论的标签,马克思主义自然会被否定。且不说所谓的还原论不是理论。它所总结的认知研究方法一直是科学研究的有效方式,对其进行批判和争议意义不大。即使克莱顿人想借此歪曲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贴上还原论的标签也太牵强了。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规律时发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形态变化的内在因素,所以对人类社会的宏观分析与还原论无关。至于克莱顿表达的第二层意思,与马克思主义无关。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现,资本增值的剥削本质上是剩余价值生产,而不是资本和生产工具的关系;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揭示了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生产工具只是生产力的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从来没有把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变革的规律概括为“资本和生产工具的基本力量”。无论还原论是对是错,称马克思主义为还原论都是不正确的。

(二)宣扬过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是,马克思的名字仍然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马克思的理论仍然闪耀着耀眼的真理光芒!”(9)克莱顿说,“150多年前,马克思做了一些假设。现在我们知道这些想法很难实现。马克思提出的一些解决方案是为工业时代设计的,而不是我们现在生活的后工业信息技术时代。”(10)过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往往是现代反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之一。与各种马克思主义过时的理论相比,克莱顿等人的观点并无新意。按照克莱顿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只适用于150年前的工业时代。那么,1929年产生的过程神学应该只适用于工业时代。然而,克莱蒙神学院的基督徒认为怀特海的理论不仅适用于当下,更适用于后现代主义。更令人不解的是,既然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为什么还要标榜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这应该是对列宁那句话的又一次印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胜利迫使它的敌人装扮成马克思主义者。”(11)他们要否定马克思主义,就说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当他们想利用马克思主义时,他们说“马克思的主要思想仍然充满活力”。(12)抛开混乱的逻辑,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往往是先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再用空字肯定马克思主义。消极的时候,好像有理有据;正的时候,洞里什么都没有空。读者只会接受消极的部分,而不会接受积极的部分。

(3)歪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态度是极其明确的,这一点在全世界都已众所周知。马克思的认同和比喻是:“宗教中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也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 *** 。宗教是被压迫生物的叹息,是对无情世界的感慨,正如它是没有精神的体制的精神。是信教群众的 *** 。”所以马克思主义不仅批判宗教,而且认为人可以抛弃宗教。马克思说:“废除把幸福作为人民幻想的宗教,就意味着实现人民真正的幸福。要求放弃对自己处境的幻想,就是要求放弃需要想象的处境。所以,对宗教的批判是苦难世界批判的胚胎——宗教是他的精神光圈。”(13)

对于为上帝而存在的神学家来说,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是不可容忍但又不可避免的。克莱顿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他说,“对马克思主义者来说,最困难的方面通常是宗教。因为马克思把宗教描述为‘人民的 *** ’,马克思主义者以高度质疑的态度对待宗教。”为了给自己披上马克思主义的外衣,他只能煞费苦心地歪曲马克思的宗教观,说“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批判通常侧重于肯定超自然事件,所以也是反唯物主义的保守基督教。但请记住,马克思本人就是犹太人。许多犹太人和基督徒认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比统治西方的资本主义更接近他们的传统核心价值观。”(14)这段话的意思是,马克思反对的宗教只是保守的基督教,因为他们肯定超自然的事件。言下之意,马克思并不反对基督教的其他流派,也不反对基督教中除了承认超自然事件以外的其他内容。更有甚者,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支持者甚至说:“马克思确实对基督教有很多批判,其中‘宗教 *** 论’在中国流传最广。但是,马克思主义全盘否定宗教,显然是片面的、教条的。第一,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就提出‘宗教是 *** ’,其核心是批判宗教在阶级社会中的消极政治批判功能,目的是社会批判,也就是为当时的社会革命开路。它的提出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欧洲基督教传统。所以,我们不能把它绝对化,普遍化。第二, *** 本身的作用并不全是负面的。只要使用得当, *** 也可以成为药物。宗教的 *** 论并不是要彻底否定宗教。”(15)因为 *** 可以成为药物,所以马克思把宗教比作 *** 并不是对宗教的全盘否定。这样解读马克思的宗教观,马克思主义者能接受吗?

第三,试图全盘否定马克思主义。

(A)不公正地将马克思主义贴上负面标签

为了否定马克思主义,他们给经典马克思主义贴上各种负面标签。例如,“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已经相当严重,人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这些错误”,“有必要更新马克思留给追随者的‘工业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遗产。从马克思生活的现代工业化语境到我们今天的‘后现代’语境”。在克莱顿的语境中,经典马克思主义不仅教条,而且相当错误。这只是工业时代的遗产。他这样描述马克思主义是为了让人们抛弃它,他说“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批判当前的世界秩序,正是因为它不再作为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哲学为当前的世界秩序提供真正的选择。”(16)乍一看,克莱顿似乎承认马克思主义批判了当前的世界秩序,但读了最后一句话,我们知道,克莱顿想说的是,马克思主义批判当前的世界不仅是无用的,而且是错误的。

为了表明有机马克思主义是新马克思主义,克莱顿把经典马克思主义描述为“旧式马克思主义”。“中国不再拘泥于任何旧式的马克思主义,过去的惨痛经历使中国意识到了拘泥于旧式马克思主义的种种问题”(17)。克莱顿的话,首先是否定马克思主义,把它贴上老式马克思主义的标签,其次是代表中国人民说中国不再坚持经典马克思主义。中国宪法和中国 *** *** 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但克莱顿出于向中国意识形态渗透过程神学的目的,将中国的发展描述为背离马克思主义。不知这种说法是否也能被推崇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学者所接受。

(2)用历史决定论否定马克思主义

克莱顿说,“马克思没有跳出黑格尔的思维框架。结果,他不加修改地接受了黑格尔的决定论历史观。……我们后来意识到,历史决定论是错误的。”“因为很多偶然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有贡献,只谈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性,会走入歧途。”(18)如果你想清楚地知道克莱顿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你首先需要明白什么是决定论,什么是历史决定论。"决定论是认为事物具有因果性、规律性和必然性的理论."(19)近代许多科学家坚持唯物主义决定论,肯定因果关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肯定事物变化的规律性。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阐述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被神学家公认为历史决定论。非决定论的历史观否认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因果制约性。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上帝按照一定的目的预先安排好的,由上帝决定的。克莱顿甚至在书中用混沌逻辑否定了决定论:“物理学家已经证明,即使对于基本的物理现象,决定论也是无效的,因为量子世界中的许多现象都是不确定的。”(20)量子力学告诉我们,只要给出一个微观粒子初始状态的波函数和粒子所在场的力函数,就可以通过量子力学方程计算出粒子在任意时刻的概率状态。克莱顿可能不明白,这恰恰是统计规律性或统计决定论的具体表现。怎么能说决定论对基本物理现象无效呢?庞通过对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科学理论创始人关于因果性和规律性的原始论述的分析发现:“否认事物因果性、必然性和规律性的不确定性观点,虽然以现代科学精神来论证自己,但实际上是对现代科学成果曲解的产物。现代科学的新发展,破坏了机械论对决定论的禁锢,但在保留其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又为决定论注入了全新的辩证观。非决定论只是从古典科学到现代科学,从机械自然观到辩证自然观转变过程中的一种逆向伴随现象。”(21)至于克莱蒙神学院的基督徒,鼓吹非决定论,无视一切客观规律的存在,既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科学的无知,也论证了上帝的存在和需要。

(三)用现代性否定马克思主义

克莱蒙神学院的基督徒为了使怀特海的过程神学在当代能够被接受,把它包装成“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并用它来否定现代性。然后他们把马克思主义说成是现代的,然后就否定了。怀特海的有机哲学“反对现代主流的机械论世界观、分析方法论和个人主义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说,怀特海的有机哲学与马克思主义之间有差异的痕迹。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是后现代哲学纲领,而后者是现代哲学纲领”(22)。拒绝现代主义就是创造一种有特色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分析...通过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不断发展的后现代世界观相结合,我们确立了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纲领。……最好将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解为一种过程哲学。”(23)国内外有机马克思主义者的上述内容可以概括为:马克思根据现代科学建构了自己的理论,因此马克思只能是一个现代主义思想家。而这种现代性应该被否定。因此,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必须用后现代思想来建构,从而超越现代马克思主义。

第四,寻求取代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意识形态。

神学家反对马克思主义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马克思从出发点就不一样。他们既反对马克思主义,又冒充马克思主义,为的是取代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意识形态。

(1)提出怀特海超越了马克思

作为过程神学的传承者,科布的人生理想是弘扬过程神学。但是,他知道在无神论的中国直接传播过程神学是无效的,所以他把过程神学转化为过程哲学、有机哲学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然后才输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 *** 的指导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布克等人多次主张怀特海的思想超越了马克思。他说:“我们很多人都觉得怀特海对现代性的批判很有价值。他把他的“有机哲学”和“机械哲学”的启蒙运动放在一起。这样,他提供了比马克思更根本的现代性批判。”怀特海是如何超越马克思的?他认为怀特海和马克思都批判过现代性,但怀特海把“有机哲学”和“机械哲学”并列,所以他对现代性的批判比马克思更彻底。首先,科布等人不理解马克思,但他们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研究是对现代性的批判。然后,他们把与马克思主义完全不可比的“有机哲学”和“机械哲学”并列,说自己超越了马克思。这实在是站不住脚的逻辑。“怀特海马克思主义者会呼吁关注那些经常被马克思主义者忽视的形而上学问题。他们会比经典马克思主义者更关注文化和精神因素。他们将努力克服自然的异化,这是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者和资本家的特征”。(24)“马克思主义者常常忽视的形而上学问题”有哪些?布克没有说,这是他否认和贬低他们不熟悉的马克思主义的惯用方法。这些形而上学问题超越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因为它们包含了文化和精神因素。这个逻辑变得滑稽了。马克思主义中没有文化和精神因素吗?只是马克思主义不像神学家那样把精神因素放在第一位。然后,他们把马克思主义者和资本家绑在一起,把原本属于资本主义的异化自然的罪名加到马克思身上,从而完成了怀特海超越马克思的论证。

(2)用怀特海的过程神学取代马克思主义

为了在中国取代马克思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者试图在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修正和重建马克思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要求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实践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对我们这个时代来说,真正有用的马克思主义将是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我们的任务是在后现代语境中重建马克思主义”,“从21世纪的社会和经济现实中发展一种后现代(后工业、后确定性、文化嵌入性)的马克思主义是非常重要的”(25克莱顿想要重建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他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这是有机马克思主义的代名词。话语转换的步骤是将过程神学转换为过程哲学,然后将过程哲学转换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再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转换为有机马克思主义。

“正如我所相信的,马克思主义者可以也应该是一个白头学者,这样做绝不是对马克思的背叛,”他毫不掩饰地说。……我也希望中国的过程研究中心能有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怀特海空室。该中心的过程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应基于有机理念,继续致力于教育改革。心理学中心不用太担心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即使是宗教多元主义的中心,也可能只是间接涉及马克思主义思想。”(26)柯布希望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可以称为怀特海学者,因为怀特海的过程神学已经披上了马克思主义的外衣,所以这种转变并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他甚至要求中国的过程中心成为怀特海主义的空室,不管是不是马克思主义。

科布说,“我非常支持有机马克思主义,并希望它在中国取得成功”,“有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确实有用,只要它唤起并引导一种深刻的信仰和责任感”,“我希望中国的过程研究中心大力支持中国马克思主义向有机马克思主义发展”(27)。“相比之下,最新的马克思主义财富和权力动态分析有助于领导人纠正不公正的制度,实施更明智的政策。”“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者应该让19世纪马克思主义机制的唯物主义消亡,代之以更新的有机模型”(28)。布克的这些话 *** 裸地表达了用有机马克思主义代替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在此之前,没有人能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权威期刊上喊出让马克思主义消亡的口号,但科布做到了。

克莱蒙神学院的基督徒以学术交流为名,用过程神学大肆渗透中国理论界,持续了16年。披着马克思主义外衣的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涵是过程神学,这决定了它的反马克思主义性质。我国理论界应该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坚定的理论自信,有效抵御外国宗教势力对党的意识形态的侵害。

注意事项:

1. ***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5日。

2[美]小约翰·b·科布:《有机马克思主义与有机哲学》,《江海日报》2016年第2期。

3[美]小约翰·b·科布:《有机马克思主义与有机哲学》,《江海日报》,2016年第2期。

4[美]菲利普·克莱顿,[美]贾斯汀·海因泽克:《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灾难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8、60、11页。

5[美]菲利普·克莱顿,[美]贾斯汀·海因泽克:《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灾难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84页。

6魏建华:马克思恩格斯如何看待中国——回答青年朋友的提问,《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年第1期。

7[美]菲利普·克莱顿,[美]贾斯汀·海因泽克:《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灾难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人民出版社,2015年,中译本前言5页。

8[美]克利福德·科布:《有机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社会与环境哲学》,潘旋译,《经济特区的实践与理论》,2018年第2期。

9: ***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5日。

10[美]菲利普·克莱顿,[美]贾斯汀·海因泽克:《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灾难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序言与致谢,第13页。

1《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页。

12[美]菲利普·克莱顿,[美]贾斯汀·海因泽克:《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灾难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序言与致谢,第9页。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页。

14[美]菲利普·克莱顿,[美]贾斯汀·海因泽克:《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灾难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02页。

1Ke金华,用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宗教,,http://scholarsupdate . hi 2 net . com/news . ASP?NewsID=21466

克里福德(克里福德和波尔顿太太的片断描写在线阅读)  第1张

16[美]菲利普·克莱顿,[美]贾斯汀·海因泽克:《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灾难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页,第60页,第94页。

17[美]菲利普·克莱顿,[美]贾斯汀·海因泽克:《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灾难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页。

18[美]菲利普·克莱顿[美]贾斯汀·海因泽克:《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灾难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61、62页。

19《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第385页。

20[美]菲利普·克莱顿,[美]贾斯汀·海因泽克:《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灾难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61页。

2庞·郑源:“现代科学证实了非决定论吗?”《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6期。

2杨之华:什么是有机马克思主义?——从中国的视角观察,《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年第1期。

23[美]菲利普·克莱顿,[美]贾斯汀·海因泽克:《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灾难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71页。

24[美] B .科布:《论有机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年第1期。

25[美]菲利普·克莱顿[美]贾斯汀·海因泽克:《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灾难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6、9、11、63页。

26[美] B .科布:论有机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年第1期。

27[美] B .科布:论有机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年第1期。

28[美]菲利普·克莱顿,[美]贾斯汀·海因泽克:《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灾难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8、166页。

(作者:尹海杰,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教授;来源:科学与无神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