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 正文

马娇(马娇龙)

如果你去过青城山,你一定见过山上的竹子。如果你有幸去青城山脚下的老乡家做客,你一定会喜欢那把做工精致、外形美观、强度很大的竹椅。这就是已经被列为都江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马椅。

“我家住的是竹楼,青竹篱笆,花墙。我妈用彩色笔画风筝,我爸熟练地织一张箩筐。傍晚,山中笛声起,竹筒饭熟了,香了。马家儿女最爱竹子,竹村的名声传遍天下……”这首《竹村之歌》充满了孩子们的声音。歌词中的竹楼、竹篱、竹篮、竹筒饭,既道出了物尽其用的竹子之美,又一一展现了竹文化。

马于2016年被列入都江堰非物质文化遗产,马角是都江堰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城山马椅第四代传承人。记者在都江堰市青城山镇芒城村见到她时,她正忙着准备材料,砍竹子进山。制作一把马椅有100多道工序,过程复杂而艰巨。工序的第一步是选材。

在精心挑选竹子材料的同时,马娇告诉记者:“挑选竹子的时候要听声音,选择敲打后听起来清脆的声音。这种清脆的声音表明竹子是最好的。”马娇还告诉记者,制作马椅,需要选择三年以上的黄竹,然后将切好的竹子用火烤熟,晾干后阴干,再将准备好的竹子根据椅子不同部位的需要进行分类,然后依次使用。

马脚的父亲马泽宏是马椅的第三代传承人,今年已经52岁了。他还是做马椅的主力军,有40多年的制作技艺。目前他正在从河南做一个订单——摇椅。这把摇椅造型优美,结构良好。他说,“制作这种摇椅的关键在于两根竹子的弯曲弧度必须烤得一模一样,而且必须适合人体结构,才能坐得舒服。”他一边给女儿马娇指路示范,一边动作干净利落。这是他练了几十年的养眼和手艺。

马娇大学毕业后,开始创新创业。2014年,她成立了马椅竹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有20多名成员。说起创业之初的坎坷,她至今记忆犹新。她告诉记者:“有一次,一个客户想订购500把椅子,让我们在两个月内完成。当时没有合作社,人手不足,所以她不敢接大量的订单,所以完成不了这个订单。但是自从马椅竹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合作社成员多了,我们这一带的村民都动员起来了,她就敢拿了一大批。

在家人的支持下,依靠精准的营销和精湛的工艺,马娇去年已经卖出了1000多把马椅,竹编工艺品和竹饰产值达到65万元左右,每月为合作社成员增加收入2000多元。合作社社员马泽军说,这个合作社成立以来,销量比以前好了很多。以前要自己卖,现在提前找到订单了。合作社成员专注于生产,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

马娇还介绍,目前已经开了两家网店,仅新开的一家,两个月内就卖出了100多单。疫情期间,因为她采取网上销售为主要方式,疫情对马椅的销售影响不大。眉山的顾客张嗣义到现场购买。她说,“因为我刚好需要竹制品,就在网上搜了一下马椅。看了介绍,才知道马椅不仅是手工制作,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具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这让我更加兴奋。”

2018年,马椅走进南非,参加都江堰“熊猫成都”南非灯会。马娇现场表演竹艺。同年6月,马椅成功入选欧洲三大展之一的荷兰设计周展览。马娇作为新一代的创业青年,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拥有年轻一代的精神活力,勇于创新,不断发扬传承的精神。今年,马椅正在申报成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信有了匠心,马娇会有更美好的未来。未来,马脚计划打造一个竹艺体验基地。相信在她的努力下,马椅会走得更远,把都江堰竹文化传播到全世界。

(来源都江堰融媒体中心)

马娇(马娇龙)  第1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