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码 > 正文

韦斯特曼(韦斯特曼纳足球俱乐部)

作者|桑妮

01

我们需要讨论

儿童作家与其作品的关系

许多知名的文学批评家和学者,如加拿大学者佩里·诺德尔曼、英国卡迪夫大学儿童文学荣誉教授彼得·亨特,代表作《批评、理论与儿童文学》,英国雷丁大学国际童年研究中心主任卡琳·莱斯尼克-奥伯斯坦,代表作《权力与儿童读物:教授神话、童话、民间传说和传说》)都试图为儿童文学创造一个可行的讨论范围和框架。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么试图从理论上界定“儿童文学”的“体裁”,要么寻找它与读者、出版商和文学传统的关系及其对他们的影响。这些学者的讨论都有一个相同的前提,那就是“儿童文学”或“儿童读物”都在优先考虑一个特定的读者群体——儿童,尽管儿童文学的创作、出版和发行实际上是成年人的游戏。

《隐藏的成人:定义儿童文学》,佩里·诺德曼著,许·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11月。

正如佩里·诺德曼在他的书《隐藏的成人:定义儿童文学》中提到的,“儿童文学是出版商希望儿童阅读的,而不是儿童想阅读的。”这些“儿童书籍”不仅是由成年作家创作的,而且主要面对成年购买者,包括家长、图书管理员和教师。这些成年人购买童书的标准是基于他们对“什么样的书适合孩子读”的理解。从这个角度来看,儿童文学的“类别”很大程度上是由成人控制和塑造的。在被成人定义、操纵、创造和想象的过程中,“儿童”和“儿童读者”往往成为被动的对象。

尽管许多学者基于“儿童”与成人之间的权力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他们的理论分析仍然更多地侧重于从读者的角度来看“儿童文学”如何影响读者,以及这些作品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而没有探讨儿童文学作者与其作品之间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当一本“儿童读物”被创作出来并投放市场时,决定它是否适合儿童阅读的是读者和评论家。这些书的作者对于他们的作品是否应该用一个特定的文学流派标签来定义,缺乏话语权。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小说《嫁给波平斯》(同名电影获得第3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讲述了一个仙女来到两个孩子身边当保姆,帮助他们重新感受亲情和友情的故事),这部小说一直被认为是儿童文学的经典作品,但其作者帕梅拉·特拉弗斯(Pamela Travers)。

电影《快乐的人》(1964)剧照。

02

被归类为“儿童文学”的作品

大概不是给孩子写的。

在很多话语中,关于作者和创作本身最重要的问题都没有得到讨论和回答:这些作者是为谁而写?是什么促使他们在作品中创造一个童年?《儿童世界》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心理欲望?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儿童文学”的诞生机制,进而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儿童文学”作为一个文学门类所隐含的共性。在接下来的讨论中,作者将从作者的角度讨论为什么要关注儿童文学的创作,以及它们与书中“创造的童年”的关系。

在探索中,我发现很多作家都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归入“儿童文学”的范畴。作家斯科特·奥戴尔(代表作《蓝色海豚岛》)曾提到“被归类为‘儿童读物’的作品其实并不是写给儿童看的”,J.K .罗琳也说过,“如果一本书有吸引力,就应该吸引所有人”。

《蓝色海豚岛》,作者斯科特·奥戴尔,付定邦译,辛雷出版社2017年5月版。

一方面,他们的观点表明他们的作品应该像“严肃文学”一样受到重视,海纳百川,而不是被体裁所限制和制约。与此同时,他们也在直指儿童文学讨论中的“房间里看不见的大象”——儿童文学中使用的一些元素,如天真无邪、幻想世界和相对直观的故事线,使其在性质上比 *** 学更为浅薄。这样,对儿童文学的偏见就建立在一条武断的类别分界线上,忽略了“为儿童而创作”的概念,其中的“儿童”不仅指生理年龄尚年幼的儿童,也指已经长大成人的儿童。

当然,不可忽视的是,很多被视为“儿童文学”的作品确实使用了相对更直观的文学手法和技巧。那么,是什么让这些作家如此自信,认为自己的作品包含了“足够的深度和复杂性”,可以与狄更斯或莎士比亚的作品相提并论呢?

著名玄幻作家菲利普·普尔曼(Phillip Pullman)曾在1996年的演讲中解释过这一争议:“有些题材,核心对于成人作品来说过于宏大;它们只能在儿童书籍中得到很好的展示”。基于普尔曼的言论,彼得·亨特做了更深入细致的解读:“成人的大脑……比儿童的大脑更不容易接受图像、氛围和无引导的影射”。

他可能会提出,当读者拥有“儿童的眼睛”时,他们更容易跳出成人社会生活所附加的意识形态、定义、思维惯性等元素,也更容易从文本中理解更多的可能性和深刻的含义(这时我想到了道家中的无名)。这或许可以从侧面解释为什么很多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主角一定是儿童,因为童真纯净的视觉才是这些作品的核心。

英剧《暗物质三部曲》第一季(2019)剧照。

03

从成人世界退一步,

以孩子的视角看待和挑战大人。

摆脱意识形态枷锁的自由能量带来很多好处。作者在抛弃很多社会规则和教条的同时,也在创作中寻求更多的自由空。这种自由的创造空让他们的角色更深入地探索自我,甚至提出非理性的“幼稚问题”来展现内心的思考,这也展现了主角们对自我、个体以及与外界建立关系的认知过程。

以《爱丽丝梦游仙境》为例。它的主要角色经常问一些看起来不可思议的荒谬问题,同时,他们寻找无意义的答案。正是这段充满思考和探索的旅程,让爱丽丝真正做到了“她自己”。

比如《爱丽丝梦游仙境》第二部《镜中奇遇记》中,Tweedledee问爱丽丝红王在梦里看到了什么,他说:“如果他不再梦到你,你觉得你会在哪里……你哪里也不在。为什么?因为你只是他梦里的一个东西。”坦丁的系列问答是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爱丽丝的故事不断挑战人物对外界和自我的既定认知。比如《红皇后》不断鼓励爱丽丝相信不可能的事情,也说明了作者卡罗尔对“个体”的理解——主角正在成为一个拥抱变化、直觉和随性的人,不断思考自我与外界的关系(有时甚至是形而上的)。

同时,这种创作为作家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空空间,让他们从成人世界退一步,站在儿童的角度去审视、挑战和批判。

J.K .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创造了一个现实世界的巫师世界副本,其中存在种族、阶级等元素的冲突。故事发生在少年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们,在冒险和伏地魔战斗的过程中,不断揭露和反抗人性的“黑暗”一面。当然,他们三人组也在不断打破各种规则,表现出宝贵的勇气、忠诚和善良,与成年角色的行为形成对比和呼应。

文学评论家卡琳·e·韦斯特曼(Karin E. Westman)曾写道:“通过结合一种重视让读者与哈利产生共鸣的叙事方法和成长小说的文学范畴,罗琳鼓励她的读者以怀疑和同情的眼光看待成人世界。罗琳也更关注幻想文学如何提供日常生活经验和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的视角”。可见,以儿童视角讲述具有社会批判意义的故事,也能体现深刻的思想和主题。

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剧照(2010)。

04

重现童年的过程,

这也是一个探索与自己关系的机会。

在创造故事线和人物的基础上,重现童年的过程可能给作家提供了一个主动或下意识地探索与自身关系、进行存在性思考的机会。正如评论家卡琳·莱斯尼克-奥伯斯坦(Karin Lesnik-O 'Burstein)所写:“精神分析的一个理论支持了我的概念,即‘儿童’是被建构和创造的,它也提供了利用这个被建构的‘个体’(‘儿童’和‘成人’)的不同方式”。这个自我探索的话题和方向可以从很多作者的观点中得到印证,他们都强调自己是为自己而写。儿童文学作家Wliam Mayes直接写道,“我为自己写作,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而J.K .罗琳也曾说过,“我主要为自己写作”。

但是他们说的“我为自己写作”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他们的“自我”和作品有什么关系?我发现作者表达了几个不同层次的动机和意识:

(1)他们渴望回到童年,重新成为孩子。作家伊万·索萨德曾写道,“我全心全意和孩子在一起,我成为一个孩子,我的心随着孩子的心在一本书的纸张里跳动,我成为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应该是你的一部分”。这位作家表达的是一种渴望和怀念,想要回到童年,成为一个孩子。也说明了人的“童年”时期对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很多人和作家把无忧无虑的童年视为自己的“黄金时代”,把童年时观察到的很多元素运用到作品中(包括乔治·奥威尔,他曾经表达过对童年的怀念和热爱,沈从文的作品中也经常包含与童年相关的元素)。

(2)正如弗洛伊德所指出的,一个人的童年是建立“自我”的关键点,这些作者也通过写作在更深层次上进入和探索塑造了自我认知的潜意识。理论家弗朗西斯·斯普福德(Francis Spufford)曾经就阅读儿童文学对成年人的好处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力的观点。他说,“这些书已经成为我们自我认知过程的一部分。那些对我们最有意义的故事,融入了真正成为自己的过程。”

很多作家在写童书的时候,都表达了自己重新做回孩子的快乐。例如,罗尔德·达尔曾经说过,“我和我的孩子们会因为同一个笑话而大笑……所以我们总是有最好的灵感。”刘易斯·卡罗尔也说过,“当我们为孩子们写作时,我们使用的是和孩子们一样的想象元素”。彼得·亨特曾将《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无厘头元素视为“有趣的无厘头”。上述作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历史时期,但他们的观点都提到了以儿童视角思考的重要性和乐趣,以及他们创作的关键切入点。

罗尔德·达尔的《女巫》中的插图。

05

想象的世界,

我也把对童年幸福的向往融入到了写作中。

在此基础上,笔者将提出关于这些作家写作动力的第三个观点:这些作家在重塑童年、描绘想象世界的同时,也将对童年纯粹幸福的向往融入到了写作中。

他们的写作可能是反抗成人世界意识形态、政治、社会习俗对所有活着的个体的压迫的一种方式。在他们创造的世界里,他们可以操纵所有的“现实元素”,用想象力重组这些元素,在完全由他们创造的世界里享受童真的玩笑和有趣的冒险,创造那些打破传统的无拘无束的主角。

同时,他们可能会通过写作来弥补童年生活的不满足,包括童年的创伤和痛苦,通过想象塑造一个更理想的自己,从而在写作的过程中再生出童年的自己。当我们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继续深入潜意识的兔子洞时,可以发现童书的创作可能隐含着更多的欲望表达。

当我们在谈论“儿童文学”的时候,也要避免对这一颇具争议的“文学范畴”总结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笼统定义,因为在“儿童文学”的天花板下,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但是,作为读者和批评家,我们需要承认,“儿童文学”对儿童和成人的吸引力,往往来自于这些书籍对童年的塑造,以及这些故事与我们个人经历、期望和想象的呼应。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童年是他们一生都在不断追忆和怀念的时期。基于以上所有的讨论,我想提出一个关于“宇宙儿童”的想法,即一个包含所有人共性的儿童形象。当我们阅读儿童文学时,是否有一种共同的审美意识在指引着我们?

批评家梅德容曾这样解释回归童年的概念:“穿过你自发的潜意识中所有深刻而神秘的层面,回到你的童年。如果你探索得足够深入,看得足够真切,重新成为童年的自己,你可能已经通过你的潜意识成为了宇宙的孩子。”儿童文学研究不仅与文学研究的所有理论方向密切相关,而且有助于所有读者和作家探索我们的内在自我。

——

参考资料:

1.詹姆斯·金凯,《隐藏的成人:定义儿童文学》(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2008年)140页

2.詹姆斯·金凯,《隐藏的成人:定义儿童文学》140页

3.朱莉娅·米肯伯格和林恩·瓦龙合编。,牛津儿童文学手册(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2011年)

4.朱莉娅·米肯伯格和林恩·瓦龙合编。,牛津儿童文学手册106

5.朱莉娅·米肯伯格和林恩·瓦龙合编。,牛津儿童文学手册197

6.朱莉娅·米肯伯格和林恩·瓦龙合编。,牛津儿童文学手册97

7.卡琳·莱斯尼克-奥伯斯坦,《儿童文学:批评与虚构的儿童》(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168页

8.詹姆斯·金凯,《隐藏的成人:定义儿童文学》168页

9.朱莉娅·米肯伯格和林恩·瓦龙合编。,牛津儿童文学手册103

10.朱莉娅·米肯伯格和林恩·瓦龙合编。,牛津儿童文学手册191

11.弗朗西斯·斯普福德。书籍塑造的孩子:阅读中的生活。纽约:大都会图书公司,2001年。

12.罗尔德·达尔网站

韦斯特曼(韦斯特曼纳足球俱乐部)  第1张

13.詹姆斯·金凯,《隐藏的成人:定义儿童文学》191

14.朱莉娅·米肯伯格和林恩·瓦龙合编。,牛津儿童文学手册43

15.詹姆斯·金凯,《隐藏的成人:定义儿童文学》192

作者|桑妮

编辑|刘亚光

校对|刘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