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玖体育直播(最体育nba直播)

团体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给娱乐圈带来了不少新鲜血液。2018年,坤(左)参加《偶像练习生》,以总票数排名第一的C出道,成为男团NINE PERCENT的队长。2016年,肖恩曾参加《燃烧吧少年》,并作为XJ青年组合(第二部)的一个组合首次亮相。

近日,偶像团体养成综艺《青春有你3》持续火爆,100名青春少年载歌载舞闯入观众视野,再次引爆网络空。但是,你看看网上的热搜,不禁感到困惑:热搜的内容多是嘉宾评委的名言、商业代言、选手的表情和笑点、路透社的街拍,甚至还有一部选手之间相爱相杀的偶像剧,而对选手的表演实力却只是少言寡语。这样一个重效果轻才华的偶像比赛,还是我们曾经熟悉的选秀综艺吗?

这种注意力取向的偏差背后,反映的是选秀综艺为了顺应碎片化收视,从形式到内涵的转变。

在偶像综艺节目中,偶像就像是一个产品,一个生产出来的符号,但背后是粉丝的审美判断和情感需求。

可以说,我们的偶像选秀综艺从诞生开始,就展现了节目制作理念和媒体技术的转变、升级和变革。回顾2004年初至今的超女,不仅以全新的“偶像选拔”模式选拔出了、、张靓颖等实力偶像歌手,也让“试音”、“PK”等在今天看来颇为古墓派的比赛词汇成为当年的流行语。

《超级女声》的巨大成功,宣告了全民造星时代的正式开启,也让“短信投票”这种依托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参与模式,成为很多人的“专属记忆”。在此之前,观众长期以来只是电视机前的观众,是电视节目的被动接受者。在超女的赛制中,观众变成“粉丝”通过短信为自己心爱的选手投票,组成团体拉票,从而一举成为电视节目的参与者,进而影响节目的走向和选手的命运,让素人成为明星,展现大众的审美趣味和力量。

玖体育直播(最体育nba直播)  第1张

在超女之后,很多类似的选秀综艺节目轮番出现,但也让观众感到疲惫。2008年,日本大型女子养成系偶像团体AKB48成功出道,“养成”这种全方位、视觉化展示素人成长为偶像明星的产业模式进入大众视野。AKB48在亚洲的火爆如一线曙光,促使国内电视台推出了一批“偶像团体养成”综艺节目。这些综艺节目借鉴了东亚周边国家的偶像培养模式和相对成熟的练习生制度,通过声乐、舞蹈、说唱、形体、舞台表演等来评价表演者的表演素质。,通过粉丝投票决定选手去留,选出符合组合需求的选手组成一个小组,展示这个小组的全过程,用一个隆重的仪式胜出。

团体偶像养成类综艺深深植根于电视媒体的超级展示和仪式感,与互联网的互动体验相叠加,使其有别于以往“偶像选拔”模式对表演实力的依赖,而具有更丰富、更立体的节目诉求。截取了偶像培养模式和练习生体系中的高光时刻,突出了将多位素人打造为偶像明星组合的关键步骤。所以,一个成熟的、可无限复制的偶像“生产”。

因此,在《燃烧的年轻》、《星空的亚洲》等偶像团体综艺节目中,原来的年轻选手在聚光灯下变得日益成熟、光芒四射,在真人秀节目中在自己的地方和其他地方展现个人性格,有时还表现出“团魂爆棚”的表现,为团体排名燃烧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团夜的大型直播已经成为播出平台量身定制的盛典。队员们是在几个月的封闭训练中成长起来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竞技表演中蜕变出来的。在小组夜耀眼的舞台上,他们以最华丽的姿态拥抱着能否作为一个小组出道的最后悬念。如今排名靠前的明星,如肖恩肖、坤等,都是以这种模式出道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培养偶像的综艺节目在制作理念上极大地转移了对观众的权力,让人眼花缭乱的偶像更像是生产出来的一个产品、一个符号,但背后是粉丝的审美判断和情感需求。粉丝用自己的投票权深度介入偶像的“生产”过程,评判选手的每一步表现。选手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迎合粉丝的兴趣,及时调整,要么用精彩的舞台表演打动人心,要么用自己在真人秀中的个体经历引起观众内心的情感共鸣。粉丝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或简单的参与者,而是成为了偶像成长的掌舵者。粉丝在用自己的喜好定义偶像的外形和长相。

综艺节目不再致力于偶像的培养,而是直接以短快游戏规则为目标,打造一个标签化的“快偶像”和自己的节目IP。

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普及应用,受众的媒介消费习惯已经悄然改变。互联网时代的人们习惯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媒体观看视频和短视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网络视频已成为网络文艺发展的新风口,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8.5亿,占网民总数的94.1%,其中短视频用户7.73亿,占网民总数的85.6%。根据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统计,短视频用户的使用频率和时长都有明显增加。

“屏”媒时代的观众更倾向于碎片化时间观看综艺节目,更习惯于“扫描”看选手和节目,而不是过去长时间的“凝视”。相比之下,基于电视媒体的偶像培养模式过于宏大冗长,观众不再有耐心陪选手走过几个月的选秀,也没有兴趣坐在电视机前等待每一个综艺节目的开场。

这样,如何抓住观众有限的注意力,如何快速打动观众,就成了互联网平台选秀综艺节目的首要命题。在《青春有你3》等网络综艺节目中,大家都在尽力表现“话题性”。无论是参赛选手、嘉宾甚至节目组、业余爱好者还是出道的偶像,都渴望走出圈子,给自己贴上标签,渴望被人记住,生怕“失去所有人”。于是,偶像选拔的综艺节目就成了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全景记录:有诉诸视觉文化的舞蹈偶像,有诉诸听觉文化的歌唱偶像,有诉诸消费领域的脱口秀偶像,有诉诸电竞领域的小众偶像,还有无意或有意为他们制造的媒体事件。嘉宾的不合时宜的言论,选手的傲慢,选手过去的黑历史等。都意味着巨大的流量,对提升游戏质量有好处。此时选秀综艺不再致力于偶像的培养,而是直接以短快游戏规则为目标,打造一个标签化的“快偶像”和自己的节目IP。

浮华之下,难掩节目表面繁荣与偶像生成机制的矛盾。网络选秀综艺节目的参赛选手虽然属于多家演艺公司,但大多没有经历过专业的偶像训练。造星产业成熟国家的数据显示,一个偶像团体的培养周期需要3-7年,而我们的偶像选秀综艺节目的培养周期只有几个月,这意味着选手在声乐、舞蹈、舞台表达等诸多方面都有所欠缺。,而这一缺陷也成为了选手日后表演的掣肘。同时,中国的演艺公司并没有储备大量训练有素的练习生,这也导致了偶像选秀综艺节目以一种竭泽而渔的方式艰难运行。此外,选秀节目对明星导师的推崇也意味着对偶像选手的关注和曝光不足,难以展开充分生动的成长叙事,难以建立偶像与粉丝之间的稳定连接,难以实现偶像培养的诉求和目标。

道格拉斯·切尔纳(Douglas Chelner)在《媒体奇观》(Media Wonder)中指出,体育明星、影视演员和媒体人物之所以成为当代社会的偶像,是因为他们体现了大众的梦想,为大众构建了生活的幻象。可以说,选秀综艺节目作为娱乐圈偶像制造的一部分,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以创新的节目理念反映着媒体技术和流行文化的不断变化,呈现出更加新颖多样的特点和面貌,与社会发展的轨迹同步,也成为时代发展的间接呈现。

但观众对偶像选拔类综艺节目的期待并不局限于标签化偶像的快速发展,更希望参与到一个优质偶像团体的成长蜕变过程中,发现他们的表演潜力,见证辉煌的开始,等待未来的努力和向上的成长。要知道,通过选秀综艺节目,渴望被书写和铭记的不仅仅是偶像的青春和梦想。(作者是文学博士,偏远地区文学评论家)

来源:文汇报

0